完成单位:锡林郭勒盟乾图交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建设理由
省道 304 线西干沟至中河段公路是《内蒙古自治区省道网规划(2013 年—2030 年)》中省道 304 的一段。规划的省道 304 线横跨自治区中东部三盟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是中东部三盟市物质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也是自治区干线公路网中内蒙古面向东北经济区的重要出口通道。
内蒙古自治区有 4200 公里边境线,是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有重要的前沿位置,但由于受历史和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一直比较滞后,存在着相对封闭和社会经济的不发达等问题,要打通这段“丝绸之路”就要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投资,带动产品的快速流动与人员的迅速往来。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作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才有可以实现的现实基础。本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省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沿线区域的主要交通运输,它的实施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交通支撑,使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更好地利用通道优势,助力中东部地区的改革和发展,进而带动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现有 S304 线保康至乌兰布统段公路为已建的二级公路,乌兰布统至多伦诺尔段公路为拟建的二级公路(工可研交通运输厅已审查),多伦诺尔至西干沟段公路为已建一级公路。随着乌兰布统至多伦诺尔段公路的进一步实施,本项目将成为省道 304 线的最后一段。本项目的建设对 S304 全线贯通自治区中东部盟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本项目将 X510 线、G239 线横向连接起来,在路网中起着东西横向的运输通道作用,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还是锡林郭勒盟公路网“8761”规划中“横八”的组成部分,是锡盟南部旗县(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县)就近连接的主要经济通道,对促进锡盟南环线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太仆寺旗向西出口的又一条重要对外通道。目前,本项目现有公路大部分路段存在路基路面损坏严重现象,随着沿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重要连接通道,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严重制约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
省道 304 线是多伦县、太仆寺旗的主要骨架公路,是正蓝旗最南部地区的主要横向通道,东西贯穿多伦县、正蓝旗南部、太仆寺旗境内,途经 9 个行政村,覆盖人口约 1.1万人,承担着沿线和周边地区交通客货流量,本项目是省道 304 的主要组成部分,沿线分布着奶牛养殖小区、大量的西芹种植区,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太仆寺旗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产品,带动沿线农牧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本项目建设时,坚持防风固沙,保护路基与美化环境相结合,着重提高绿化标准,突出景观效果,在路线两侧公路用地范围内植树种草,通过新植、补植和加强管养的方式,提高公路沿线整体绿化水平,打造高标准、近自然的绿色长廊。因此,本项目的公路绿化队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五化”协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的需要。
2、建设方案
路线起点位于多伦县西干沟西侧,与省道 304 线多伦诺尔至西干沟段一级公路终点顺接,经大北沟、黑城子示范区、榆树洼、骆驼山,终点止于太仆寺旗骆驼山镇中河村东侧,与省道 304 线中河至宝昌段公路相衔接。路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路线长 57.5 公里,建设里程长 51 公里,利用原有旧路布线 49 公里,新建 2.0 公里,完全利用 6.5 公里。
3、技术标准
根据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沿线地形条件和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确定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本项目 K0+000-K1+300 段为了与省道 304 线多伦诺尔至西干沟段一级公路顺接,且受现有西干沟互通立体交叉的控制,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 26.0 米,路面宽 22.5 米;K1+300-K2+000 段为渐变段,路基宽由 26.0米渐变为 12.0 米;K2+000-K8+500 段完全利用已建二级公路,路基宽 12.0 米,路面宽9.0 米;K25+000-K26+100 段为过黑城子街道路,采用路基宽 16 米,路面宽 14.5 米, 设置有慢车道;其余路段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 12.0 米,路面宽 10.5 米。路面结构均采用沥青混凝土,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满足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规定。
4、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 3.94 亿元,每公里造价 772 万元。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80 亿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资金除申请自治区资金补助外,其余由锡林郭勒盟自筹。
3)建设工期
计划于 2017 年开工,2018 年完工,建设工期为 2 年。
5、经济评价
6、土地利用评价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符合能源重化工基地总体战略规划。根据《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2011-124 号)计算分析,本项目中各分项工程的占地指标和总体占地指标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同时,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
7、其他评价
工程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整个施工阶段和公路运营阶段,分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防治结合,改善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社会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区域公路网的布局;促进当地工业、新型农牧业、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条件;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促进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同时,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带来征地拆迁,占用国土资源,空气及噪音污染等问题。项目在方案设计时已经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并采取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社会效益显著,社会风险低,项目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既定目标的实现是有保障的。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本项目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T=0.1573,评估结果为低风险等级(一般负面影响),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后风险等级判断 T=0.0895,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一般负面影响)。拟采取措施能有效化解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本项目最终确定为低风险项目。
Copyright © 2018-2022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咨询协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6002394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西楼5楼西区| 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0471-6659188 传真:0471-6659188
电子邮件:ngczx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