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市本级绿化用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20  字号:【  】  点击次数:10次

完成单位:包头市市政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位置及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包头市市本级绿化用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范围遍布包头市市五区,主要集中在青山区、昆都仑区、稀土高新区、局部在九原区、东河区,涉及到的道路有复兴大街、青北路、兵工路、民族东路、莫尼路、阿吉奈道、新光西路、民族西路、黄河大街、富强路、建安大街、呼得木林大街、沙河街等。

建设内容包括:再生水管线工程(直埋开挖+水平定向转钻+管廊内再生水管线钢支架敷设)、北郊再生水厂泵站改造工程(更换智能双驱高频变速泵)、管网探测(传统测量+带压管道检测机器人)、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立、智能仪表(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的更换并传输信号到信息平台。

本项目涉及到的19条道路再生水管线管径分别为DN90、DN200、 DN250 、DN300、DN400、DN600。本项目通过新建管线总长33.562公里(水平定向钻7.65公里,管廊内钢支架敷设5.98公里,其余直埋开挖19.932公里),与现状枝状管线形成环网系统,同时采用双水源,水源分别为北郊再生水厂和昆河再生水枢纽泵站, 提高了再生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单一管线故障导致的水源中断问题,保障33.562公里范围内的绿化需求, 同时激活了现状管线48.6公里,绿化服务面积共计1363 公顷。本项目服务的大用户除了工业企业用水,还有市区的17个公园、5个广场、一个军工林带,一个高新创业园区,8个绿化节点。工程总投资1.4亿。

本项目通过新建包头市绿化用水管网,结合现状再生水管网,实现管网的环状布置,激活现状再生水管网的同时尽量为管网未敷设到的用户提供再生水水源,从而解决包头市区园林绿化用水问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是利民项目。包头市作为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之一,本项目的实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实现智慧水务,建立现代化再生水管理平台。

QQ_1760930989464.png

二、项目背景—政策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 接;国家《“十四五 ”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 号)明确,“十四五 ”时期着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基 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要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 源化利用,到 2025 年,全国地级以上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以上 ”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推进再生水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包头现已评为“2022 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包头市再生水配置规划(2023~2025)》中提出,包头市作为国内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以及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应在试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再生水利用的新思路、新模式,为缺水地区再生水利用提供先进经验。国家现在很重视再生水的利用,接下来再生水的建设不仅是包头后续的建设重点,也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

QQ_1760931019336.png

三、项目背景—城市水资源背景

包头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包头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6.08 亿 m³, 人均本地水资源量210m³, 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1/10,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包头市水资源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地表水开利用难度大、保证率低。境内河流多为山谷季节性河流,大量径流消耗于水面蒸发损失及下渗,地表水蓄水工程蓄水能力有限。二是地下水开发强度高,局部超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自治区地下水超采区及禁采区和限采范围的通知》(内政发[2015]3 号)将昆都仑区和土默特右旗划定为地下水超载区。同时北部区域的地下水补给困难,近年来出现了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的趋势。三是黄河水水量、时空、用途均受限,过境黄河水资源取水指标为 5.5 亿 m³, 《水利部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的通知》(水资管[2020]280 号)中将包头市划定为黄河干流地表水超载区。因此, 开展再生水利用,对解决包头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包头市现有的再生水配置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四、项目背景—包头市再生水系统现状

1、目前包头市市区园林绿化管线情况不容乐观,现状再生水管网呈枝状分布,未形成环网,无法保证再生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目前只能保障以北郊再生水厂为圆心周边用户的再生水需求,用户再生水水量、水压不稳, 末端管线多呈现无水无压的状态,无奈之下,目前多数园林用户采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再生水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北郊再生水厂作为现状园林绿化再生水的唯一水源,水源单一,没有安全性和稳定性,北郊再生水厂改造后处理规模虽满足使用需求,但进水量不够,出水量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且现状再生水管网管径小,水损大,对北郊再生水水厂内泵站的负荷要求高,现状水厂内用于园林绿化的水泵流量和扬程都不满足,导致末端管线水量水压不足,多数园林用户只能采用自来水作为水源。

4、中国水资源紧缺,包头又作为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此前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不高,部分水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处理到常见一级A标准,但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直接排放,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水资源及经济的浪费。

5、现状再生水管线,多采用UPVC 管,建设年限久,普遍已建设20年,个别管线最少也是 7-8 年,部分用户反映存在雨季爆管现象,部分管线跑冒滴漏,且现状管线管径小,水损大,对北郊再生水水厂内泵站的负荷要求高。所以不管是现状市区绿化管网,还是北郊再生水厂内提升系统,都亟需改造, 才能保证包头市市区园林绿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6、现状再生水管线,建设年限久,再加之移交多个管理层,人员变动,导致现状包头市再生水管线详细位置不清晰,管道相关信息及使用现状不明了,后期维护管理检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国家倡导的智慧水务发展方向不一致,亟需重新进行管网探测,以便对包头市整体再生水系统的所有管线路由及相关仪表的准确物理位置信息,管径、管材、管道现状、管网漏损情况、用户的水量水压进行检测,并建立信息化系统平台,以便有关部门对整个包头市再生水系统进行全局把控,实现更为合理的利用。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

1、 是节约水资源,改善居民居住、休闲游玩环境的需要。

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由于当地的河流、降水、地下水资源等,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其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其需水量不断增加。针对这种用水供需矛盾,节水型园林绿地越来越受到重视。再生水水源的再利用成为一种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而再生水作为公园绿地及道路绿化灌溉水源,既可以解决保障节水型园林绿地的 用水供需矛盾,也可以使得污水厂处理后的水高效利用。好的城市形象离不开城市的的绿化建设,而城市绿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现在城市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多维度的, 良好的城市氛围将为城市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 延伸管线为管网未敷设到的用户提供再生水水源,将以自来水为水源的部分公园绿地广场水源置换为再生水水源,节约了水资源,间接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同样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2、 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人们希望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改善环境,城市再生水就是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技术手段。城市生活污 水再生利用,使得城市生活污水为再生水源,经再生工艺净化处理后, 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通过管道输送方式予以利用。加快推进了污水 资源化利用,对优化再生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 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西部,是黄河流域沿线典型的“资源型 ”缺水 城市,而且由于工农业对地下水的开发,局部地下水水位发生下降。 尽管包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对现有水源的保护、建设污 水处理厂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限制黄河扩大取水量、封填地下水井 等,遏制了城区水系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 需水量的不断增大,水资源缺乏仍然是包头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基于污水再生利用具有“开源节流 ”的特点,加快推动污水 再生水利用,对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矛盾,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3、 通过环状管网系统和双水源的建立,提高了再生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再生水管线,将原有的线性再生水方式改造为环状再生水方式,构建一个环状的再生水供应系统,从而提供稳定的水源给公园广场、绿化灌溉等地方,为公园广场绿地提供了可靠的再生水供应。通过环状管线的建设,同时采用双水源,水源分别为北郊再生水厂和昆河再生水枢纽泵站,提高了再生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单一管线故障导致的水源中断问题。

4、激活现状管线,扩大绿化服务面积。

本项目通过新建管线总长33.562公里,保障 33.562 公里范围内的绿化需求,同时激活现状管线48.6公里,绿化服务面积共计1363 公顷。

5、 是包头市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的需要,也是打造国内再生水循环利用典范的必然选择。

包头市作为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以及首批国家典型 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以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再生水利用 的新思路、新模式,为缺水地区再生水利用提供新进经验。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旨在着力推进污水厂达标尾水的水质净化和区域循环利用,研究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探索水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新路径。作为试点城市要准确把握再生水在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城镇再生水中的角色定位,将再生水调蓄库塘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和工业及市政杂用的“第一水源”,合理利用再生水水源,提高再生水使用效率。

6、落实了“节水优先”方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住建部明确提出将再生水设施建设与地下管网改造结合,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并将其纳入《节约用水条例》法律保障框架,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求。 

7、响应“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再生水管网系统通过减少污水处理能耗和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

减排效益:包头市北郊再生水厂等多个包头市再生水厂进行技改,扩大再生水处理规模,实现“减排降碳”协同效应。绿色基建:部分具备条件的再生水管网被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减少土地占用和重复开挖,促进低碳建设,例如本项目中复兴大街的再生水管线入廊。

8、保障国家水安全,应对水资源短缺,建立智慧水务平台。

中国北方及沿海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尤其包头市是缺水型城市,再生水管网成为破解供需矛盾的核心手段。战略需求: 国家《“十四五 ”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 号)明确,“十四五”时期着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基 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要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 源化利用,到 2025 年,全国地级以上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以上 ”等。本项目的实施是包头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韧性提升:智慧水务平台(例如实时监测系统)优化管网调度,确保再生水高效利用,增强城市水资源应急能力。

总之,本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实现智慧水务,建立现代化再生水管理平台。

QQ_1760931070442.png


Copyright © 2018-2022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咨询协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6002394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西楼5楼西区| 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0471-6659188 传真:0471-6659188

电子邮件:ngczx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