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包铁路兴和西站至十八台站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10-20  字号:【  】  点击次数:25次

完成单位: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唐包铁路沿线,涉及兴和西站、平地泉站及马盖图站至十八台站区间的电分相移设工程。兴和西站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平地泉站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马盖图站至十八台站区间电分相移设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

项目的建设旨在推进呼和浩特局的“联网、补网、强链”工程,助力铁路高质量发展。通过改扩建车站、增设整备基地、优化电分相设置等措施,项目有效突破了唐包线的运输瓶颈,提升了通道运输效率,保障了货车运用安全,提高了煤炭装卸作业效率,并减轻了机车司机的作业强度,确保了运输安全。项目工作过程中,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研、数据分析和技术论证,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唐包线的运输能力,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项目功能目标

1.功能目标

本项目围绕提升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优化运输组织、支持国家战略等方面展开,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解决唐包线的运输瓶颈问题,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项目难点及解决方案

(1)项目难点分析

1)运输瓶颈与通道效率不足:唐包线作为蒙西煤炭运输主通道,受限于越行站间距大、车站通过能力不足,万吨列车运输效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天窗后集中发车时,因停靠能力不足导致运力损失(日均损失 6 列万吨列车)。

2)货车整备能力严重短缺:呼和浩特局现有C80 货车整备能力仅满足每月十余列,远低于年 360 列的需求;现有整备设施(如庙梁货场 H1 道)无法处理走行部、轮对等关键故障,需返厂段维修,效率低下。

3)选址与规模的科学性要求:C80 整备基地选址需兼顾运输组织效率、工程可行性及征地成本;平地泉站需满足万吨列车停靠、整备、临修、段修等多功能需求,规模设计需量化分析。

4)既有线改造复杂性:兴和西站改扩建涉及乌兰察布园区专用线疏解线废弃(2.149km 桥梁、3.232km 线路);施工期间需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过渡方案复杂。

5)征地拆迁与环保问题:平地泉站选址需征用水浇地及林草地,十八台站改造涉及居民区拆迁。

(2)解决方案

项目的解决方案围绕提升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优化运输组织、科学选址设计、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展开,通过改扩建车站、增设整备基地、优化运输组织、引入智能化系统等手段,系统性解决项目难点。

1)突破运输瓶颈,提升通道效率

兴和西站改扩建:新建到发线 2 条(上行)和1 条(下行),预留 2 条,提升万吨列车停靠能力;

平地泉站增设:新建到发线 6 条(上行2 条、下行4 条),预留3 条,作为 C80 货车整备基地,兼顾万吨列车越行功能。

2)提升货车整备能力,保障运输安全

在平地泉站新建整备线 2 条、存车线4 条、临修线2 条,满足C80 货车整备、临修、段修需求;优化整备作业流程,推行“客车化”管理。

3)科学选址与规模设计

平地泉站选址与规模设计:通过技术比选,确定平地泉站为C80整备基地最佳选址;根据作业需求,设计到发线6 条、整备线2条、存车线 4 条、临修线 2 条。

兴和西站改扩建:新建到发线 2 条(上行)和1 条(下行),预留 2 条;优化站场布局,提升万吨列车停靠能力。

4)社会协调与经济效益保障

车站选址优先征用水浇地及林草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取得重要成果

项目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成功突破了运输瓶颈、提升了货车整备能力、优化了运输组织、保障了运输安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成果包括:

(1)运输能力提升 20%,日均增加6 列万吨列车通行能力;

(2)货车整备能力提升至年 360 列,装卸效率提高50%;

(3)创新管理模式成功应用,为全国重载铁路提供可推广经验。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唐包线的运输瓶颈问题,还为全国重载铁路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赋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额 87305.82 万元,技术经济指标3100.46万元/铺轨公里,其中平地泉站开站投资估算总额57072.41 万元,兴和西站改造投资估算总额 20706.2 万元,庙梁货场储煤棚扩建投资估算总额 7549.42 万元,马盖图至十八台区间电分相移设投资估算总额1977.79 万元。

二、咨询服务过程和内容方法

(一)研究过程

项目委托与前期研究(2022 年 10 月):确定研究重点,初步形成提质改造方案;

项目招标与中标(2023 年 2 月):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初测与外业工作(2023 年2 月至3 月):完成外业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送审稿);

可行性研究预审与修改(2023 年 4 月至6 月):根据预审意见完成可研修改;

可行性研究评审与鉴修(2023 年 7 月至9 月):通过评审并完成鉴修工作。

项目从问题梳理、外业调查到方案优化、评审完善的系统性研究流程,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万吨列车运输能力提升、C80 货车整备基地建设、庙梁货场扩建、电分相优化、车站扩能改造、运输组织优化等方面展开,旨在系统性解决唐包线的运输瓶颈问题,提升整体运输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万吨列车双机运行与交接口能力不足;

(2)C80 货车整备能力短缺;

(3)庙梁货场装卸效率低下;

(4)电分相区段列车启车困难;

(5)中欧班列保留车对运输组织的干扰。

通过科学研究和优化设计,项目实现了运输能力提升、安全保障增强、经济效益显著等多重目标,为全国重载铁路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2.采用理论方法

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运输组织优化理论、选址与规模设计理论、工程经济学理论、电分相优化理论、车站扩能改造理论、货场装卸效率优化理论、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理论、多部门协同管理理论和可行性研究理论等多种理论方法。这些方法的结合应用,确保了项目在运输能力提升、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化,为全国重载铁路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工作主要创新和突出特点

(一)成果特点

项目成果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经济效益显著、安全保障提升、技术先进性、社会效益突出、科学性与可行性、多部门协同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解决了唐包线的运输瓶颈问题,还为全国重载铁路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赋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成果水平

项目成果水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能力显著提升:日均增加 6 列万吨列车通行能力,运输效率提升 20%;

2.货车整备能力大幅增强:年整备能力提升至360 列,装卸效率提高 50%;

3.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列车溜逸风险降低50%,司机作业强度下降 30%;

4.中欧班列运输效率提升:保留车对运输组织的影响减少40%;

5.创新管理模式成功应用:C80 货车整备效率提升25%,为全国重载铁路提供可推广经验;

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年均货运量增长6.7%,年减少碳排放超 10 万吨;

7.技术创新与工程优化:科学选址与规模设计,降低工程实施难度;

8.多部门协同与科学管理:确保方案全面覆盖,提高实施效率。

四、工作效果

该项目取得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批复;目前该项目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QQ_1760948560519.png

QQ_1760948632417.png

Copyright © 2018-2022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咨询协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6002394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西楼5楼西区| 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0471-6659188 传真:0471-6659188

电子邮件:ngczx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