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咨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471-6659188
     0471-6659488
Q  Q群:121198886
邮  箱:ngczxxh@163.com
公司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西楼5楼西区

三等奖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展示>>三等奖

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1-21  字号:【  】  点击次数:2908次
 

完成单位:呼伦贝尔市公路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强劲,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103.2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3786 元,比上年增长 3.6%。“十三五”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将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门户和最大对外窗口,拥有中国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满洲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和旅游资源。自2000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呼伦贝尔市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 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185.86 亿元,增长 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6901 元,增长 0.1%。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 47°5′40″~48°36′34″,东经 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ft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ft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 210 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 160 公里,扎兰屯市总面积 16926.3 平方公里。

扎兰屯市是内蒙古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交通中心、是俄蒙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满洲里口岸辐射全国各地的潜在中心。呼伦贝尔副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伦贝尔市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本项目位于扎兰屯市西南,位于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 K39+700 处与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交叉处。本项目是扎兰屯市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通往金界壕和海拉尔的重要通道,是扎兰屯市的西南出口,通过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可以直接通达扎兰屯市区内,本项目的建设在完善公路网络的同时,还为扎兰屯市区整体城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进出扎兰屯市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了扎兰屯市内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扎兰屯市及呼伦贝尔市产业布局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

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是扎兰屯市重要的西南出口,项目位于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和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相交处,目前此互通现状为半叶形互通,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上跨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此互通周边主要为扎兰屯市河西商贸物流园区、旅游景区、居民区等,此处存在着较大的交通流,半叶形互通仅设置由 G232 线进入扎兰屯市新桥西街和扎兰屯市新桥西街进入G232 线两条右转匝道,目前现状互通已经不能满足扎兰屯市交通发展的需求,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扎兰屯市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且严重制约了扎兰屯市区向西南的发展。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于 2014 年建成通车,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100Km/h,路基宽度为 26.0 米;扎兰屯市新桥西街于 2015年建成通车,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60km/h,道路红线宽度 59m。现状半叶形互通与 2015 年建设完成,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上跨扎兰屯市新桥西街设置跨线桥 1 座,分别在东北和东南象限设置两条右转匝道。

通过对已建成的半叶形互通进行评价,发现此处交叉存在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按设计时速 100km/h 不能满足互通立交规范的指标要求,此处如设置互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规范要求,两条右转匝道存在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加减速车道和纵面指标超坡等问题,此处交叉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目前处于封闭状态。以上存在问题急需解决。

本项目是扎兰屯市实施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扎兰屯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增长迅速,现状建成区面积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本项目亟待建设。

图 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公路的网络化效益,落实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公路建设规划,2019 年 3 月,扎兰屯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本公司开展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1.2编制依据

受扎兰屯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呼伦贝尔市公路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

《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本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

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 年 4 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

5、《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通运输部(JTG M20-2011);

6、《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通运输部(JTG/T M21-2011);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等公路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8、《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 号);

10、《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11、《呼伦贝尔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2、《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

13、《扎兰屯市统计年鉴》;

14、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其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性文件;

15、扎兰屯市交通运输局下达的“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研究过程

1.3.1研究过程

在接到项目委托后,我公司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沿线相关部门赴实地进行踏勘。在现场详细踏勘、调研和纸上定线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路线方案。针对拟建公路的功能定位及所处区域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情况,对本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编制的依据、项目研究主要工作内容、研究工作方法与步骤、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

我公司于 2019 年 3 月完成了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3.2研究阶段

本报告研究工作分为调查收集资料、初步研究及详细研究两个阶段。

1、调查收集资料、初步研究阶段

该阶段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现场勘察,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

(2)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运输、公路网和城镇规划等方面资料, 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提供可靠依据;

(3)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结点和路线方案以及现有道路使用状况等沿线实地调查、踏勘。

(4)分析调查资料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廊方案等向建设单位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

2、详细研究阶段

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

(1)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

(2)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预测。

(3)分析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4)比选论证各路线走廊方案,研究工程方案。

(5)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6)撰写研究报告。

1.3.3研究主要内容

1.3.3.1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

编制过程中,主要对沿线各旗区,尤其是扎兰屯市等有关区域进行相关调查。

(2)调查内容

现有公路运输的现状以及公路等有关资料;

沿线各旗市区,尤其是扎兰屯市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城镇规划;

有关地方志资料;

平纵线形以及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超载车辆及非机动车上路情况;

相关区域交通事故多发点或路段的事故情况及其诱发的道路因素;

投资估算所需的沿线土地使用情况,当地人工、材料单价、水电供应情况;主要材料供应及运输条件及费率;

有关项目区域的地质、气象、水文资料;

相关区域交通量观测站统计资料;

呼伦贝尔市及扎兰屯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1.3.3.2社会经济与交通调查分析及建设必要性

(1)分析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未来经济进行预测。

(2)分析了项目综合运输体系现状及规划。

(3)调查项目影响区公路现状及规划,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

(4)进行了交通量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项目影响区现状公路交通流量、运距、货类等资料。

(5)根据调查资料,对未来各特征年交通量进行了预测。

(6)在社会经济、综合运输、公路网和交通量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对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经济、交通等方面综合论证了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1.3.3.3相关区域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

(1)沿线实地调查、踏勘、测量、勘探及必要的询访。

(2)拟建项目和使用时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3)相关区域现有公路的适应性评价。

1.3.3.4建设条件调查研究

调查了项目地形、地貌、地物、植被、气象、水文、水利、矿产资源、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和不良地质现象和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布局与规划、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历史文物、环境保护等社会人文条件;筑路材料品种、品质、分布、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等。

1.3.3.5建设标准研究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公路网发展规划、交通量分布情况,各路段地形、地质条件及现有技术状况的研究,合理、可行地提出了拟建公路建设标准、规模和主要指标。

1.3.3.6路线方案研究

根据拟建公路的使用任务和功能,提出合理可行的路线方案,并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合理确定路线的建设方案。

1.3.3.7环境研究

在工可研报告中始终贯彻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导方针,尽可能使公路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为一个和原有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人文景观。通过对项目区内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减缓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1.3.3.8投资估算

经过实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并结合邻近相关公路的投资造价,在此基础上为拟建工程进行了投资估算,并提出了资金筹措意见。

1.3.3.9投资效益分析

对本项目详细进行了国民经济及敏感性分析,并提出了结论性意见。

1.3.3.10建设方案综合研究

通过对建设方案、建设条件、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工程规模和投资估算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综合评价了建设方案。

1.3.3.11实施方案研究

分析工程的施工条件和各工程施工特点、施工工艺、研究整个工期、质量、造价,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研究以上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4建设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十九大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同时,要求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蒙东和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边境经济合作和跨境经济合作,充分发挥项目所在地扎兰屯市地区向北开放的地缘优势,进而带动蒙东地区和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对外开放深度。

同时,根据中央会议精神,我国未来将重点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战略,其中本项目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京津冀地区未来将会重点发展高新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就必然会要求京津冀之外的临近地区能够承接京津冀地区所要转移的部分产业,而相对来说本项目所在的内蒙古地区恰好处于承接相关产业的发展阶段,也是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同时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优选择。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能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的需要。

2、是扎兰屯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改善行车条件进而促进扎兰屯市路网的形成的需要目前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与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在 K39+700 处为半棱形互通,由于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上的交通流量较大且车速较快,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又因为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为进出城道路交通量也较大,势必会增大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的交通压力,随着扎兰屯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也将向西延伸,因此,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与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在此处设置半棱形互通,已经不能适应扎兰屯市和公路网的远期规划,以后会给当地的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为此需要在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与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相交处修建部分苜蓿叶+菱形互通式立交一座。同时,本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本项目的实施能大幅度提升整体交通质量,使扎兰屯市的城市道路与呼伦贝尔市的大路网相连。

本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本项目为出入扎兰屯市城区最便捷的进出口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扎兰屯市城区的交通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扎兰屯市当地的百姓,进而为百姓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进而促进扎兰屯市和呼伦贝尔市公路网的形成。

3、是打造平安交通、实现城镇道路与公路网贯通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2013 年交通运输部以行政一号文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对“平安交通”创建活动进行了详细部署。实现“平安交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殷切的期盼和追求平安出行的一个“梦”,更是我们“交通人”今后必须全力以赴、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

随着扎兰屯市城市的不断发展,新桥西街道路与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现已建成为半棱形互通)此处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且存在交通混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交警部门近 5 年对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城镇道路与公路衔接的平交口处,事故发生率较高;从事故发生的位置来看,主要发生于平面交叉处, 与道路本身指标无直接关联;从事故原因来看,重大事故原因主要为车辆抢道行驶所致,简易事故和一般事故主要为车辆撞牲畜、撞护栏等所致。因此,为了打造平安交通,减少沿线交通事故,将半棱形互通改建为部分苜蓿叶+菱形互通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4、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的东南麓。境内自然风景秀美, 有“塞外苏杭”之称。

呼伦贝尔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俄蒙交界地区和紧邻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层次低,区域经济布局小而散、缺乏集聚辐射中心。呼伦贝尔市要想加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东部盟市发展等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实行向南合作与向北开放双翼齐飞战略,主动融入东北老工业区,与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相对接,强化区域合作,吸引东三省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打造全国乃至东北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东北乃至全国能源资源的重要支撑点。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状况,还将带动城市基础的完善。因此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是扎兰屯市城区建设中基础性的工作。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优化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的发展环境,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区域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5、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 1988 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呼伦贝尔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各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 42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510819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8.89%。其中,蒙古族 245690 人;占总人口的 9.08%;达斡尔族 75544 人,鄂温克族 30387 人,鄂伦春旗 4184 人,回族 34516 人,满族 10362.892 人,朝鲜族 9491 人,俄罗斯族 42.8922 人等。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 47°5′40″ ~ 48°36′34″, 东经 120°28′51″ ~ 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ft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ft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 210 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 160 公里,扎兰屯市总面积 16926.3 平方公里。扎兰屯市民族由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 20 个民族组成。

实施本项目,尽快改善运输通道的通行条件,对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各民族人民的出行条件,增进地区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往来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促进社会安定都有重要意义。

1.55 主要结论

1.5.1交通量预测

本次研究收集、调查了项目影响区近几年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资料,并进行了交通量现状和 OD 调查,根据确定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项目预测基年为 2018 年,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 20 年。本项目计划于2019 年开工,2020 年底完工,施工工期 2 年。基年定为 2018 年,特征年 2020 年、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2038 年。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 1-1。

1.5.2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明,到 2039 年项目区间最大平均日交通量为 15096 辆∕日, 已经达到三级服务水平的要求,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的规定,且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为四车道一级路,设计时速 100km/h。路基宽度 26.0m,由于 G232 此处纵坡为 3.9%,需将行车速度由原设计 100km/h 降低为 60km/h,所以需要增加相应交通及安全设施。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 60km/h。道路红线宽 30m,道路横断面为:6.0m 人行道+18m 机动车道+6.0m 人行道。本项目互通立交跨线方式为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下穿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

1.5.3 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

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布设于扎兰屯市西南,设置于 G232 线金边壕至大兴段一级公路 K39+700 处与扎兰屯市新桥西街道路交叉,采用部分苜蓿叶

+半叶形互通。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主线全长 500 m;新建匝道长 940 m; 改造匝道长 1314m,匝道共计全长 2254 m;被交路全长 1300 m;新建 3-20 米中桥 1 座;涵洞 3 道。

1.5.4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

1、投资估算

根据本方案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本项目的公路基本造价为 5780.1643 万元,

其中建安费为 3700.1328 万元。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见表 1-3。

2、资金筹措

根据建设单位意见,资金筹措方式采用地方自筹解决。

3、工期安排

根据扎兰屯市公路网规划的要求,以及资金来源的情况,拟定于 2019 年开工,2020 年底竣工,施工工期 2 年。

1.5.5经济评价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有—无对比法”,即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有项目情况”是指实施拟建项目后,相关路网将要发生的情况;“无项目情况(基准情况)”是指不实施拟建项目后,相关路网将要发生的情况。两种情况下的投资费用与社会资源消耗之差即为拟建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 1-5、1-6。

1.5.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社会影响评价、风险评价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土地利用

推荐方案永久占地 184.92 亩,其中占耕地 129.75 亩,占经济林 51.9 亩,占宅基地 3.27 亩。临时占地 35 亩。

2 、工程环境

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沿线的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土地利用等诸方面构成大的不利影响,反而对沿线资源的开发、脱贫致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节能评价

拟建项目在建成通车后,在运营期内将节约燃油 276 万升,折算标准煤 0.284 万吨,既减小了车辆本身的机械损耗,节约了社会能源,又保护了沿线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该项目建成通车后,节能水平显著,效益良好。

4、社会影响评价

由于本项目是沿线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其建设必然会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当地交通运输、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条件;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促进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占用国土资源,空气及噪音污染等问题。项目在方案设计时已经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并采取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社会效益显著,社会风险低,项目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既定目标的实现是有保障的。

5、 风险评价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市场风险

2、技术风险

3、工程风险

4、环境影响风险

5、投资估算风险

6、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1、市场风险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2、工程风险

为了有效的防止工程风险,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期间采取一些措施以防止工程风险:

(1)在地质勘察时,对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和调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

(2)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设计、施工及施工方案等进行全面咨询,以减少工程风险。

(3)建设期间严把材料关,从选材、配合比工序等全方面控制,防止因材料问题导致结构出现问题。

6、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单位受扎兰屯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对“扎兰屯市岭北四队互通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本项目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后,风险程度全部为微小,故确定本项目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

综上所述,本项目主要风险有立项审批程序的风险、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补偿标准的风险、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风险及对周边交通的影响的风险。经过分析,本项目初始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低等级,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

级。拟采取措施能有效化解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本项目最终确定为低风险项目。

1.66 问题及建议

1.本项目的建设方案主要受经过的城市规划的控制,特别是地方规划根据外部的变化,可能会经常调整,地方的规划对项目路线方案的可行性起决定因素。在项目工可研中,项目组就本阶段的建设方案已经与扎兰屯市的相关部分进行了多次协调,方案取得了地方的初步认可。建议下阶段在设计中,要进一步及时与地方规划等部门对建设方案进行协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同时也建议地方规划部门对该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相应的规划控制预留,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浪费。

2.由于 G232 此处纵坡为 3.9%,需将行车速度由原设计 100km/h 降低为60km/h,所以需要增加相应交通及安全设施,部分苜蓿叶+菱形互通方案才可以实施。

3.为了减少对资源的破坏,有必要进一步对沿线的工程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

4.为保护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取土后一定要进行整平,恢复原有植被。

5.本项目扩建部分占用土地为耕地和林地,下一步请与相关部门协调,核实具体占地类别及同意征用意见等。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咨询协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6002394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西楼5楼西区| 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0471-6659188  传真:0471-6659188

电子邮件:ngczxxh@163.com

登记证书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291号